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警务动态 > 防范指南 > 防骗

老年人要当心诈骗陷阱

来源:福建省公安厅  发布时间: 2014-09-28 19:01  点击数: {{ pvCount }}
针对老年人的生理机能处于退化中、反应比较慢等弱点,一些不法分子频频打起了老年人的歪主意。重阳节前夕,警方在此提醒老年人要提高警惕,当心身边的诈骗陷阱。
近年来,以“电话欠费”为名的虚假信息诈骗呈现高发态势,不少市民受骗上当。警方在对被害人的分析中发现,老年人成为主要受害群体。许多不法分子还专门针对老年人的特点设计骗局,情节之间环环相扣,对此,老年人要擦亮眼睛,高筑安全防范的堤坝。
此外,遇到以下6种情况,中老年人请一定要警惕:
一、在自己家里或者路上,遇有和尚、尼姑、道士等陌生人敲门或打招呼,并极力向您讨好求救时,您千万不可轻易信任或带其进家门,这可能是陷阱的第一步。
二、平时自己的身份证、户口本、房产证或者其他证件应妥善保管,万不可转借他人以防被偷偷复印,否则将可能有意想不到的麻烦或损失,有的甚至于被抵押或贷款等。
三、当有人向您兜售金银财宝、古玩字画或者古董文物时,一定要警惕,防止被迷惑花大钱买假货。
四、当在路上行走时,无意发现地上有贵重财物时,同时身旁又有人跟你周旋要和您平分时,您一定要头脑清醒,也许是骗子正在设局把您的财物变成自己的。
五、当接到假冒警察、法院、医院等电话说您的子女或者亲友在他处,要求立刻打钱或者其他事宜时,不要一下子慌了神依照对方所说的去做,而要先联系他所说的那个人,确认事情是否是真的。
六、碰到利用高利反息为饵,诱骗投资的,一定要保持清醒。如:一些犯罪分子利用老年人对人民币贬值,有保值、升值的要求而无投资渠道,巧以各种名目,对老年人推销原始股、玉器、地产、墓地、医药、保健器材以高额回报为诱饵,骗取老年人“投资”。


附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