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交警在这里执勤,车都不敢开太快,对我们行人来说,安全多了!”“这个大屏幕播放了很多案例,让人知道戴头盔的重要性。”……9月25日10时,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子来桥头胜利街路段一如往常般车水马龙。看到街头交警常驻,往来的群众纷纷发出称赞。
子来桥头是这座山城老城区的路网交汇之地,周边校园、商店、单位分布密集,是当地绝大部分老百姓每日出行的必经路段,有着交通“心脏”的作用。
在刚刚结束的夏季突出交通违法行为专项整治“百日行动”中,寿宁县公安局交警大队选派女子骑行中队骨干队员常驻子来桥头交通岗亭,推动城区交通管理工作提质增效。
一长为先,争当“五员”
9月26日,民警叶鸿和往常一样,一大早到达岗亭,为群众准备解暑凉茶,布置好便民服务区。
“百日行动”以来,叶鸿多了一个身份——子来桥头交通岗亭岗亭长。她全天驻守岗亭,依托岗亭带队开展交通违法行为劝导、交通安全宣传等。
“作为岗亭长,要事事冲在前、干在先,为队员们做好表率。”叶鸿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她依托小岗亭,带领着骑行队员们开展各项工作,让每一名队员都能发挥疫情防控战斗员、交通安全宣传员、文明交通劝导员、疏堵保畅指挥员和为民解忧服务员的“五员”作用,做到“一长为先,争当五员”,以人民为中心,给人间“烟火气”装上安全阀。
两个多月来,岗亭共救助受伤群众8人次;接受咨询478人次;提供便民服务1022人次;开展宣传活动12场次;发放宣传单850余份;LED宣传屏警示教育片日均浏览量5000余人次。
站成一排安全“路桩”
寿宁城区面积不大,电动自行车、摩托车保有量却达4.5万辆,城区道路皆为非机混行道路,使电动自行车、摩托车管理成为城区交通管理的重点、难点之一。
根据群众出行规律和子来桥头路段交通状况,女子骑行中队研究出“站桩式”执勤模式,道路两侧各设3道“纠违桩”,道路中线以反光锥设置物理隔离,同时设置一道“安全桩”。执勤队员在出行高峰期开展双向勤务,平峰期开展单向勤务,“路桩”式执勤使未戴头盔、超员、加装遮雨棚等违法行为无处遁形。结合女子骑行中队原有的摩托车动态巡逻,做到动静结合,打造“点、线、面”互为交织的网格化巡逻模式,达到抓重点、多延伸、广扩面的效果。
“《宁德市电动自行车管理条例》将于10月1日开始施行,9月15日以来,我们加大了对电动自行车驾乘人员规范佩戴头盔的宣传、劝导力度。”该中队民警余姿贞介绍道。
队员们轮番上阵,利用小喇叭、手举牌,大力引导电动自行车靠右行驶,劝导电动自行车、摩托车驾乘人员规范佩戴头盔,大幅提升了城区头盔佩戴率。
“很多忘记戴头盔的群众,远远看到我们的身影就会想起来要戴头盔,会主动靠边停车,戴好头盔再骑过来。”执勤队员范燕妹说道。
打造阶梯式柔性执法
“我选择看警示教育片吧。”为了全面提升群众守法意识,净化道路交通环境,寿宁交警女子骑行中队在岗亭劝导纠正交通违法行为工作中推出了“教育免罚四选一”举措,得到许多市民认可,称赞“有人情味”。
“通过现场学习,提高宣传教育效果,增强群众的自觉守法意识。”骑行中队中队长徐晓宇介绍说,“我们推出‘教育免罚四选一’,除了选择观看警示教育片,违法行为人还可以选择参与交通文明劝导、参加学法考试、公开承诺不再违法等方式中的任意一种来参与教育免罚活动。”
寿宁女子骑行中队试行37项交通违法行为“纠正后放行”“教育免罚”“首违警告”“严重违法严管严查”等“四项清单”,推行人性化管理措施,有效避免重处罚、轻教育,获得辖区群众普遍欢迎。
截至目前,已纠正轻微违法行为12300余起,教育免罚2200余人,首次违法书面警告460起,查处严重违法行为238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