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局一:陌生“好友”不是真朋友
真实案例
①魏先生的女儿(9岁)拿手机玩游戏加了一个游戏好友的QQ,对方冒充派出所向魏先生的女儿发了二维码图片,让其转账,同时告诉魏先生的女儿如果不按照对方的要求操作,会扣除其10000块钱。由于小朋友年仅9岁,无法辨别真伪,就一步一步按照对方的要求,前后共计向对方转8笔,被骗64000元。
②陈女士的儿子(14岁)在玩游戏的时候,陌生好友加其qq,后被拉进群,陈女士的儿子扫描了对方二维码,链接显示账号被冻结,陈女士的儿子按照对方要求,通过微信和支付宝分别进行转账,共计被骗25000余元。
警方提醒
①不要轻易相信网上认识的人,不要随意通过陌生人的好友申请,最好是只加认识的人或是能确认身份的人。
②添加了陌生好友之后,如果没聊多久就涉及钱财的,要小心谨慎,微信系统的风险提示也需要仔细留意。
骗局二:各种“返利”盯上你
真实案例
①卢先生的女儿(12岁)下载了QQ,有陌生人加其好友,向她推荐了一个网上学习平台(APP名称:皮皮蟹),称学习后可领取现金奖励,后用QQ与卢先生的女儿联系,称其属于未成年人,不允许领取该学习资料,需按他的要求取消注册,否则要追究其父母的法律责任,随后向卢先生的女儿的QQ发送转账二维码,卢先生的女儿用手机转账53000余元,卢先生发现账户异常后立刻报警。
②郭先生的女儿(12岁)在家中玩手机刷抖音时被对方以明星粉丝团返利为由,郭先生的女儿用妈妈的手机通过QQ跟陌生人聊天,然后使用支付宝扫描对方发来的二维码多次转账,共计被骗9900余元。
③梁先生的女儿在刷快手视频的时候被一个快手账号添加为好友,随后对方还让梁先生的女儿添加QQ进行聊天,在聊天的过程中,对方以“发红包返利”的方式骗取梁先生的女儿信任。梁先生的女儿使用自己母亲的微信号操作时,加入一个微信群,并在该微信群里发了43个200元的微信红包以及一个0.01元的微信红包,结果对方未按约定返还,才反应过来被骗。
警方提醒
①升级版的骗术中,骗子利用QQ、微信等社交工具,以明星、粉丝福利、学习资料福利等为名,诱导受害者在群内发红包或发送付款码等,实施诈骗。
②骗子通常以受害者年龄太小为由,要求使用父母的手机进行操作,并且告诉受害者如果不进行操作将追究其父母的法律责任,进而获取到受害者父母的银行卡信息和短信验证码等,最终达到诈骗目的。
骗局三:小心你的验证码
真实案例
滕女士称,其女儿(11岁)趁她爸爸在睡觉时,将其手机拿走使用,滕女士的女儿将短信验证码提供给陌生网友,导致滕女士爱人的支付宝被转走30000余元。第二天早上,滕女士的爱人收到支付宝绑定的邮政银行卡余额消息时,发现余额不对,就怀疑其女儿使用手机时被诈骗了,随后前往当地派出所报案。
警方提醒
①验证码的作用是为了确认是否是本人操作、保护个人信息的安全、防止他人使用验证码而遭受损失,所以当有人尤其是陌生网友或者陌生来电索要手机验证码时,千万不要提供给对方。
②不仅仅是验证码,身份证号码、银行卡号也一定要保管好,若发现钱被刷盗,请立刻报警。
骗局四:陌生链接暗藏陷阱
真实案例
邱先生的女儿在刷快手视频时,平台跳出链接,邱先生的女儿点击链接后加入聊天群,随后邱先生的女儿按对方的提示进行操作扫码转账,共计10000余元,最终发现被骗。
警方提醒
①带有不明链接的短信,就是诈骗短信。若点击链接,用户则有可能被要求填写银行卡号、取款密码或者手机验证码等信息,一旦填写,银行卡内的资金将很快被盗刷。
②若短信中含有“停用”、“受限”等内容,并诱导点击不明链接进行重新激活、认证的,请勿相信,这是诈骗。
③若遭遇信用卡盗刷,请第一时间报警。
骗局五:游戏诈骗套路深
真实案例
①陈女士称其女儿在网上打游戏陪玩时被陌生人诈骗。陈女士的女儿是未成年人,想陪玩游戏赚点钱,因为未成年人无法接单,对方称需要陈女士的女儿转账更改信息,随后陈女士的女儿使用支付宝扫码支付被骗了16000元。
②邓女士的儿子(10岁)通过母亲的手机微信来领取游戏礼包的过程中,向陌生人发来的二维码进行转账,从支付宝中转账五次,共计被骗近50000元。
警方提醒
①在游戏骗术中,骗子往往以出售游戏外挂、游戏代练、解除游戏账号冻结、解除游戏防沉迷限制等为由,诱骗受害者汇款从而进行诈骗。
②不要轻易相信“免费”、“低价”装备等,切勿被眼前的诱惑迷失自己,若需购买,应通过正规渠道进行购买。
致家长
(一)要加强未成年人的反诈骗意识,不要理睬“陌生好友”、不贪图小便宜,对来历不明的所有链接绝不轻信,不轻易扫描陌生人发来的二维码,不向陌生人透露自己及家人的所有信息。
(二)管理好未成年人玩手机的时间,家长可以和孩子约定好每天使用手机或电脑的时间和次数。
(三)多陪伴孩子,经常与孩子进行户外运动等。
(四)家长们也要对手机支付密码加强管理,不要让孩子知道支付密码,不要设置免密支付。
(五)家长们可以告诉孩子一些网络犯罪的真实案例,让他们树立起安全意识,时刻保持警惕性
(六)如果孩子遭遇诈骗,请不要过分的责备和打骂,应第一时间带他去报案。
给孩子多一点反诈骗意识
就能减少孩子被骗的几率
福建警方防骗咨询热线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