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
冒充客服人员的诈骗方式升级了!
不明白?
先来感受下真实案例
真实案例
真实案例1:今年3月,戴先生(退休)在百度上点击链接贷款,客服人员让其先下载企业微信,随后发合同打印签字,进行视频聊天录音,并点击共享屏幕,一共被骗60000元。
真实案例2:今年4月,卢先生(务工)报警称接到自称是京东金融的客服,称要帮其取消校园贷,进行视频会议并共享屏幕,一共被骗136037元。
真实案例3:今年3月,江先生(务工)接到陌生电话称其买的东西有问题,要求下载XX视频会议,点击共享屏幕,一共被骗9000多元。
真实案例4:今年6月,吴先生(无业)在家接到陌生来电称其征信有问题,需要马上处理,后按照对方要求下载会议并共享屏幕,一共被骗70000元。
共享屏幕是什么?
共享屏幕就相当于和你进行视频,但不一样的是除了视频之外它还能录屏。换句话说,你在手机上所有的操作,包括弹出的微信消息,小程序、短信验证码等都能被录下来,对对方来说就像一场直播。
“共享屏幕”骗术分析
01冒充客服人员,博取信任
02诱骗受害者打开“共享屏幕”
如上图所示,一旦下载会议APP,输入“会议ID”,骗子会告诉你在APP的最底有个“共享”两个字,让你点击“共享屏幕”,点击开始,就会开始所谓的“视频会议”,紧接着你在手机上所有的操作,包括消息弹窗、短信验证码、密码输入等都会被看得一清二楚。
那么,如果需要退出“共享视频”可不是简单的退出主屏幕就可以完成,要点击下方的“停止共享”才能安全退出,否则危险系数高。
03实施诈骗,转账成功
骗子在APP聊天界面给受害人发送网址链接,让其打开后在浏览器操作;再通过受害人之前提供的银行卡号,登入手机银行进行操作,实施监控受害人收到的短信验证码;紧接着骗子会哄骗受害人主动转账,一旦受害人收到验证码,立马就把钱转走。
补充
骗子除了以快递丢失、质量差要进行理赔外,还有可能假冒某金融机构的客服称可以消除校园贷、消除不良记录等等为幌子,以各种理由让受害者去下载APP,达到”共享屏幕“的目的,最终将钱转的一干二净。
01.不相信、不理睬、不转账是防止被骗的前提。
02.陌生人要求你下载APP,让你开通“共享屏幕”的一定是盯上你的钱,骗子会想尽办法让你输入银行卡号、短信验证码,等你上钩再偷偷把钱转走,记住,重要信息要避免被不法分子窃取,别让你的信息掌握在骗子手中。
03.如果有接到96110反诈中心电话,说明你有可能正在遭受诈骗;如果你被骗,请立刻报警。
福建警方防骗咨询热线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