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宿制中学采用集中管理模式,数周回家休整一次,家长能够安心工作,学生也有更多时间学习;班级家长群能集中全部家长,方便老师通知事项,及时反馈信息,再也不用担心孩子忘记抄作业任务回家了。这本是提供便利的事,如今却遇到骗子乘机行骗,各位老师、家长请注意了,有可能你的身边也潜伏着诈骗分子,正伺机而动。
子女就读寄宿制学校的家长请注意!
与传统的走读制学校相比,寄宿制学校由于放假少,学生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学习生活,虽然为家长们安心拼事业节约了时间,却导致了家长、老师与学生三方平时缺少沟通,再加上寄宿制学校多为私立/民办学校,收费较高,学杂费等选项多,可能存在收费流程不完善的情况。这些都可能为骗子实施诈骗创造条件。
请看案例
11月27日,漳州市反诈骗中心接到预警线索,家住漳州的刘女士有可能遭受电信网络诈骗,接警员立即拨打刘女士的电话进行预警,在接警员的耐心解释下,刘女士最终意识到自己可能遭遇了微信QQ伪装身份诈骗,还好她仍未转账就接到了预警电话,未造成经济损失。
据刘女士回忆称,当天她登录QQ时收到一条好友申请,申请人的头像和信息与其就读于市区某寄宿制中学的孩子QQ几乎一模一样。
为了让孩子安心学习,刘女士特意为孩子选择了禁止学生在校期间私带手机的寄宿制中学。刘女士收到信息时正是上课时间,虽对孩子竟能上网有些疑惑,但出于担心还是添加该QQ为好友。
刘女士询问对方为何能上网,对方解释道“电脑教室能联网,有急事所以登了QQ。”听到对方这么说,刘女士的疑虑便消了大半。忙问对方有什么急事。这时该QQ发来消息称需要补缴学杂费。并对刘女士说这次收费与以往不同,需要将学杂费转入某个指定账户。
就在刘女士犹豫是否该相信对方的话进行转账操作的时候,接到了漳州市反诈骗中心来电,方才没有落入骗子的圈套中。
添加班级群的老师、家长请注意!
自从有了班级群,各科老师布置的作业都能查看,各类事项的通知也更方便了,七零后、八零后、九零后的父母们正适应着网络发展带来的新课后时代。但是,这类班级群也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入群审核机制的缺失,家校沟通过渡依赖网络、缴费机制不成熟……都会成为骗子攻入内部的薄弱点。
请看案例
11月22日,漳州市反诈骗中心接到一通举报电话,举报人是漳州某公办小学的教师,举报内容为有人冒充其微信在班级群内以收取学校费用为由实施诈骗,所幸该消息很快被群内家长和老师识破,将骗子踢出群,未造成经济损失。
与这个班级相比,另一个班级的家长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11月24日,漳州市反诈骗中心接到数名同为漳浦某小学同班学生家长的报警,这些家长报称,有人冒充班主任在群内发布收费消息,要求家长们以群红包形式缴纳订购学习资料的费用四百元,据统计共有十多名家长被骗。
骗子为何能进入班级群进行诈骗?
据家长们反映,一周前,班级内有一名同学在网游平台认识一网友,对方称只要能证明学生身份,便可享受游戏内的优惠政策。在网友的诱导下,该同学将班级群的二维码提供给对方,三天后,有人以扫码形式进入群里,但一直未发言。
骗子冒充老师为何能得逞?
骗子潜伏群内数日,观察群里的聊天规律,特意选择老师中午上课时发布消息,让真正的老师无法及时查看群消息做出反驳。而且,一旦有一名家长相信,在群内发了交费红包,后续便会形成多米诺骨牌式效应,造成多名家长上当受骗。
警方有话说
各位老师和家长应该引起重视,做到以下几点,防止更多的人被骗。
1、针对班级QQ、微信群成员身份迅速展开核查,对于可疑人员果断清除,不留隐患。
2、制定严格的入群审核机制,并由家委会和老师共同把关,防止“李鬼”出现。
3、寄宿制学校的缴费,应制定严格的收费制度,若由学生通知家长,应附带纸质或短信通知,或对于不方便与孩子核实的家长,应与负责老师保持沟通。
4、对于需要老师代收的费用,老师应于家长会或开学报名时面对面通知缴费形式,不随意变更。凡是对涉及缴费有疑问的家长,请及时与老师电话联系。
多一份理解,少一份风险。
福建警方防骗咨询热线微信公众号
编辑:王静妍 陈弘
审核:黄小虎 叶立暾
审批:刘世明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