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520快到了
注意!!!
骗子们在蠢蠢欲动
他们已经开始用各种套路
骗钱
骗钱
还是骗钱!
近期
厦门的一对母女就先后上当“中招”
警方通过典型案例
提醒广大家长学生要提防此类骗术
妈妈被骗后
才发现“元凶”是女儿
近日,正在单位上班的许女士手机微信收到女儿小丽的消息,称让许女士给自己转520元,理由是“同学都在发”“发个朋友圈,感受一下爱”,还称发完朋友圈就会把钱退给许女士。
许女士看到是自己女儿微信发来的信息,也就没多想,便通过微信转账了520元到“女儿”的微信。可是转完520元之后,“女儿”又提出让许女士再转1314元给自己,还再三说自己只是要截图发朋友圈,之后就会退给许女士。
这次许女士要求“女儿”先把先前的520元退回来,自己才会再次转账,可“女儿”却一再找各种借口推脱,正巧许女士手头又有工作在忙,也就没再与“女儿”聊微信了。到了当天晚上,下班回家的许女士碰到小丽,问起下午要求转账——截图——发朋友圈的事时,小丽说是自己的微信“借”给“好友”使用了,下午发消息的并不是自己,许女士赶紧让小丽登回自己的微信,同时意识到自己可能被骗了。
妈妈提醒后
“元凶”才发现自己也是受害者
正当许女士想责备小丽没保管好自己的微信号时,才发现其实小丽也是受害者,而且小丽上当的时间是在许女士之前的。
当天下午4时许,小丽的QQ收到之前的同学张某发来的信息。对方说自己在网上买了一个手机质量不好,客服要退钱给她,但是自己的微信被冻结了,收不了退款,让小丽将微信借给她,她小丽的微信先去接收退款,之后再把微信还给小丽。
因为看到是自己同学发来的“求助”信息,小丽当时也没有怀疑就将微信的账号和登录密码给了她。过了一会儿,小丽通过QQ问对方好了吗,对方说前面还有四个人在等客服,还要一会儿。
就在这时,小丽的妈妈回家了,赶紧让小丽登回自己的微信号,同时小丽给真实的同学打电话,电话中,对方说自己的QQ被盗了。而小丽查看自己微信钱包。发现里面原先的300元也被“好友”转走了,这下,许女士与小丽才意识到母女俩都上当了。赶紧拨打110进行报警。目前,该案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警察蜀黍针对这起案件
揭秘骗子的施骗手段
来看看
警察蜀黍怎么说
这起案件中,骗子一开始先盗用小丽的同学的QQ号联系小丽,以“微信被冻结,无法收款”为由向小丽索要微信账号和密码;在获得上述信息后,骗子便登录小丽的微信号,找到小丽妈妈也就是许女士的微信,冒充小丽的身份以“收款截图发朋友圈炫耀”为由向许女士索要钱款。在发送信息的同时,骗子还将小丽微信里的钱款悉数转走。
据厦门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中心统计,今年以来,此类案件已发案数起,均为学生轻信QQ“好友”把自己微信借给对方,对方再向学生家长或亲属索要钱款。
骗子一方面利用的是学生对于自己社交账号保管警惕性不强,先获取了学生的微信等社交账号并登录;另一方面利用了家长对自己子女的信任,未通过其他途径进行进一步核实,后以各种理由要求转账指定金额,最终实施诈骗。
除了上述骗局外,往年骗子还会以“机票退改签”、“假冒老师”及发送“查看成绩单”诈骗短信对家长和学生实施诈骗。如在“机票退改签”骗局中,骗子以“航班、列车因故障等被取消,办理退改签可获得赔偿’为借口,诱导学生点击虚假网址,要求提供验证码等信息,进而盗取学生银行卡资金。
而在冒充老师的骗局中,骗子假冒老师进入班群,将头像和昵称换成与老师的一致,发布通知扫二维码收取班费、材料费等各种费用;此外,“查看成绩单”诈骗短信中,骗子会向学生家长发送附带链接的诈骗短信,以查看考试成绩为由诱导学生家长点击链接进而实施诈骗。
警方提醒广大家长和学生
不要轻易点击不明链接
不扫描不明二维码
更不要向陌生账号转账汇款
不论是家长还是学生
都要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妥善保管好个人信息
有疑问可以及时
与校方、班级老师或其他学生家长进行核实
一旦被骗第一时间拨打110进行报警
福建警方防骗咨询热线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