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世界有风险,有的事情不能做!
来源:福建警方防骗咨询热线微信公众号 时间:2022-05-31 09:36

10岁的小学生,
即将步入社会大学的大学生,
都在虚拟世界摔了跟头!
究竟是摔了什么样的跟头?
听蜀黍细说~

近期,警方接到不少涉及学生的诈骗警情,有年仅10岁的小学生,也有马上要步入社会大学的大四学生,而除了都是学生身份这一共同点外,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这些学生都对虚拟世界都太过轻信!!


要么想在游戏世界叱咤风云,
要么想在电商界“混出名堂”,
可这些不单是“冒险”,
更是有风险的!

 今天,警方通过典型案例
向各位市民群众,
尤其是家长和学生朋友解析——
提防涉生骗局,全社会反诈

案例1  “妈妈,手机借我一下”,10岁女生轻信“免费皮肤”被骗

最近,一款名叫《迷你世界》的游戏在学生当中走红,这款游戏从游戏界面来看,应该是一种建造养成类游戏,卡通人物造型十分可爱,符合孩子的喜好。10岁女生小恩便是这款游戏的忠实玩家。

案情简介 :小恩刷到了一条“免费送《迷你世界》游戏皮肤”的短视频,这让正想更换游戏“皮肤”的小恩十分心动,赶紧添加了对方预留的QQ号。

添加成功后,对方以小恩年龄太小不能领取免费“皮肤”为由,让小恩拿其母亲的手机进行操作。急着领免费“皮肤”的小恩便按着对方教的“借口”——“妈妈,我要查个资料,我自己手机太卡看不了,你手机借我用一下嘛”去向自己的妈妈借手机。

 

在成功“借”到手机后,小恩用手机扫描了对方发来的二维码准备领取“免费皮肤”。可是却被对方告知,因为操作超时,导致绑定的银行卡被冻结了。小恩一下子慌了神,领不到“皮肤”事小,可让母亲知道银行卡被冻结了,这可摊上事儿了!怎么办呢?小恩赶紧问了对方自己接下来该怎么处理。

 

对方“贴心”地为小恩推荐了一个帮忙“解除冻结”的QQ号,小恩添加后,一名为“解除019”的好友以“购买商品后才能解封”为由多次让小恩用手机扫描二维码进行支付。直到小恩分多次向对方支付了10000余元后,经母亲提醒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


小恩是在游戏世界

领“免费皮肤”被骗了,

而大四学生小赵

则是在线上开网店被骗了!

 

案例2  “您的店铺被冻结,需认证”,大四网店主遇假客服被骗

案情简介:大四学生小赵的微信收到一条备注“我是你店铺的买家,请通过”的好友申请,小赵添加对方为微信好友后。对方称想在小赵的店铺里买东西,却被提示无法下单,同时对方向小赵发来了一条链接,让小赵自己与“客服”联系处理。

当小赵点击链接后,“客服”询问小赵在注册店铺时是否有进行“资金认证”。在得到小赵否定的回答后,“客服”称由于小赵没有认证导致店铺无法正常进行交易,为了快速帮小赵开通激活,需要使用“远程协助”功能,小赵同意了这一提议并进行操作。过了一会,对方示意小赵输入支付宝账户及密码,小赵照做后,手机上立刻收到了扣款2960元的消息。对方跟他解释,这是“保证金”,等激活完成后便会退还到他的支付宝账户里。

此时小赵还不觉有诈,紧接着,对方又称他的店铺还需开通“假一赔三”项目才能办理退款。小赵又按“工作人员”的提示,让对方从支付宝上转走了3000元钱。激活完成后,小赵就等着5960元的保证金退回来,可左等右等不见进账消息,他遂打开微信想咨询一下。不料,该微信好友已将他拉黑,小赵这才意识到自己可能被骗了。


警方分析

警方分析,小恩遭遇的领取“免费皮肤”骗局,主要手段是:打着“免费”的旗号,利用青少年单纯的思维,以及在玩游戏方面不能、或不敢与家长沟通的弱点,诱导孩子借用或偷用家长手机进行转账操作。

而近期与小恩有同样遭遇的受害者就有5人,都是年龄较小的受害者在骗子的诱导下拿着父母的手机进行操作从而上当受骗。简单来说,此类骗局有个专门的“公式”——骗子+小孩+两部手机=骗局。

而小赵遭遇的冒充客服之诈骗商家的骗局,骗子抓住新手卖家经验不足,急于接单让店铺能正常营业等心理,冒充客服人员向受害者发送虚假链接并索取银行卡或账号信息后实施诈骗。

警方梳理警情后发现,除了上述两种骗局外,近期涉生诈骗警情中常见的骗术还有网络返利(谎称平台活动充值指定金额能获得高额返利)、冒充电商平台客服(谎称买家购买商品质量问题可以理赔)及冒充好友(谎称临时有急事同时转账额度又受限向受害者借钱)等。

 

警方提醒

@所有人

一方面,

学生朋友不要过分沉迷于

网络游戏中,

而家长也要在日常的

学习生活中承担起监管的义务;

另一方面,

学生朋友在进行任何操作、交易时,

都要在官方网站进行,

不要随便点击别人发来的链接。

接到任何诸如

“账号异常”“交易失败”等信息时,

一定要向官方平台客服进行核实,

不要轻易转账汇款。

听警方防骗提醒准没错哦~

福建警方防骗咨询热线微信公众号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