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以来
有群众拨打96110咨询举报
称收到银行发来的短信
内容皆是信用卡还款逾期
已按规定上报征信将执行黑名单
短信的最后附上一个客服电话
引导群众拨打电话
有不少市民群众受骗
今天
警方通过一起典型案例
提醒广大市民群众提防此类骗局
7月13日,丁女士在单位收到一条短信,内容大致是:“【中国XX银行】尊敬的丁XX,关于您的信用卡尾数xxxx已出现逾期行为,现对您进行告知,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请及时在我方即将对您上报失信人员名单前,进行处理,直至您解除状态,如有异议,请联系010-xxxxxxxx,回T退订”。
丁女士一看短信内容里准确说出了自己的姓名和信用卡尾号,赶紧打开该信用卡所属银行的手机银行进行查询,发现该卡并没有存在任何的逾期记录。丁女士这时就纳闷了,想着是不是银行搞错了,又担心没及时处理会对自己的征信产生影响,于是就拨打了短信内预留的电话号码进行联系。
电话接通后,丁女士表示自己的信用卡并没有欠款,是不是银行搞错了。电话那头的“工作人员”告诉丁女士,虽然现在没有欠款记录,但是在2014年时曾经有过逾期未还款的记录,现在丁女士通过手机银行是查不到的,但在系统后台却是仍然存在的。需要“工作人员”来教丁女士进行具体操作来消除这笔逾期记录,否则丁女士就会被列入征信黑名单。由于时间比较久了,丁女士也记不清自己2014年是否有逾期未还款的情况,于是就按照“工作人员”说的操作。
一开始,丁女士按照“工作人员”的要求下载了“zoom”APP,然后“工作人员”让丁女士打开APP,输入一串数字后便加入了一个名称为“信用卡服务中心”的个人会议室,并开启了屏幕共享。然后丁女士就按照“工作人员”的要求打开了“中国XX银行”的APP,但是丁女士的中国建设银行储蓄卡里没有钱,“工作人员”告诉丁女士这张卡是二类卡,没办法进行操作。“工作人员”告知丁女士需要查看余额大于30000元的银行卡。于是丁女士便打开自己的“中国XX银行”APP。
在“工作人员”与丁女士屏幕共享后,“工作人员”告诉丁女士要把36000元人民币转到“工作人员”指定的银行账户上,只要转账附言写上“认证资金不交易”,这笔钱就不会成功转入,然后丁女士的逾期记录就可以消除了。
一开始,丁女士还心存疑虑,不愿意按“工作人员”的要求把36000元转出去。这时,“工作人员”称,丁女士可以先转账1元试试。于是丁女士就填写了“工作人员”提供的指定账号和收款人信息,并转账1元。这时,银行APP提示“转账失败”。这下,丁女士完全相信了“工作人员”的说辞。
接下来,丁女士按照“工作人员”的要求,向“工作人员”提供的银行账号转账了36000元,可没想到,这次转账的结果却是“转账成功”!丁女士随后就收到了银行发来的扣款短信!这时候“工作人员”告知丁女士是因为她把附言写错了,丁女士想要修复这个情况,需要再转50000元到指定的银行账户。这时候丁女士就知道自己被骗了,赶紧拨打110进行报警。
目前
该案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警方详解诈骗套路
“回拨电话”+“共享屏幕”+“转账失败”
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中心民警分析,李女士遭遇的是冒充银行客服的诈骗短信,骗子自称“官方银行”客服发来的短信,内容皆是称其信用卡还款逾期,已按规定上报征信将执行黑名单,最后并附上一个客服电话,引导群众拨打电话。
当市民群众拨打短信中的电话后就会一步步掉进对方的诈骗圈套,骗子以“逾期未还会影响个人征信”,进而以“验证资金”“还款能力”为由让受害人将自己的资金转到对方提供的银行卡中,直到市民群众发现被骗。
那么,此类骗术为何能屡屡得手,骗子是如何取得受害者信任,又是如何诱导受害者转账汇款的呢?且听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中心的民警对于诈骗套路的具体分析。
01“回拨电话”
此类骗术中,骗子针对市民群众尤其是有信用卡逾期未还款记录的部分群体,抓住了这部分群体因害怕“信用卡逾期被上征信黑名单”的心理,以可协助“解除黑名单”等理由诱骗受害者主动联系短信内预留的号码;而也有不少受害者在接到短信后,立马查看了信用卡的使用情况,也确认了并未存在逾期记录,但这时候受害者为了把事情搞清楚,还是回拨了短信里预留的电话号码;
02“共享屏幕”
在此类骗术中,大部分受害者在回拨电话后,骗子都会要求受害者下载会议软件,并开启“屏幕共享”(即手机同步)功能。之后以查看“资金情况”为由要求受害者打开自己名下的银行卡APP,进而获取到受害者银行卡资金情况,为骗取受害者钱款提供了“信息支撑”;
03“转账失败”
丁女士被骗的案例中,丁女士之所以放心地把36000元转到指定银行账户,完全是由于有第一次“转账失败”的操作。但是,警方查询了丁女士提供的第一次转账的银行卡卡号和收款人信息后发现,这两个信息是不匹配的,也就是说,骗子第一次提供给丁女士的银行账号信息是错误的,当然就会出现“转账失败”的结果;而当取得丁女士完全信任后,骗子提供的银行账号信息就不会再是错误的了。
针对此类骗局
警方提醒广大市民群众
接到此类短信时
只要做到“三不”
即“不回拨”、“不共享”和“不转账”
就能有效避免上当受骗
01“不回拨”
类似于不明链接不点击的防骗要点,不明电话也不能轻易回拨,以免造成主动向不法分子“投怀送抱”的结果;
02“不共享”
“屏幕共享”顾名思义,就是把自己的手机屏幕展示在他人眼里,更是将手机里的所有重要信息都暴露在他人的视线范围内。其实,在你开启“屏幕共享”之前,想想“防偷窥手机膜”的功能吧;
03“不转账”
万骗不离其宗,骗子诈骗的最终目的都是骗取受害者的钱财,所以,涉及转账汇款要求的,市民群众一定要核实清楚后再进行最终的操作。
福建警方防骗咨询热线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