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警务动态 > 防范指南 > 防骗

别让“养老”变“坑老”,小心“涉老”诈骗

来源: 南平市公安局  发布时间: 2022-04-28 16:56  点击数: {{ pvCount }}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问题的日益加剧,老年人人口数量特别是“空巢”老人不断增多,老年人心理孤独及情感需求等问题日益凸显,一些不法分子趁机采取“情感侵入法”,和老人套近乎,骗取老人的信任后实施五花八门的涉老诈骗。近日,为期半年的全国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正式开启,为此警方梳理几大典型案例,面对骗子的花招一定要“擦亮眼睛”。
  案例1:以房养老
  骗子们通过欺骗老人抵押房产贷款,将贷到的钱用于购买“高收益”的“理财项目”(或入住养老院)。前期老人还能获得收益,而后骗子卷钱跑路,房子也被强制过户,老人钱房两空。
  案例二:低价旅游
  近年来,部分旅社以低价游、免费游等噱头吸引老年人参团旅游。在旅游过程中安排各种购物环节,老年人出于一些微妙的心理,购买大量高价商品。
  案例三:虚假“爱情”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不少老年人相信“黄昏恋”,骗子们屏幕对老人嘘寒问暖、关怀备至,让一些老年人神魂颠倒,巨额钱财拱手相让。
  案例四:保健品营销
  此类骗子大肆宣传不用打针、不用吃药,只要吃他们的药就能彻底治愈糖尿病、心血管等疑难病症,很多老年人不想连累后辈,纷纷上当。
  案例五:冒充公检法
  这种骗局其实在年轻人中也流行,相比之下,老年人更容易上当。骗子冒充公检法机关工作人员,在骗取老人信任后,再诱骗他将所有资金转入所谓“安全账户”,以核查资金名义完成诈骗犯罪。
  案例六:冒充“熟人”
  由于子女不在身边,骗子通过冒充“熟人”“老领导”“老朋友”或“远房亲戚”打来电话,突如其来的关心,能轻易骗取老年人的信任。然后实施诈骗。
  案例七:“缴纳养老金”骗局
  诈骗分子假借认识人社局、社保局工作人员的名义,一次性收取未参保人员数万不等的金额,谎称可帮助未参保人员进行代办服务,一次性补缴社会养老保险费即可享受养老退休金。
  警方提示:
  一、不要贪图便宜。面对形形色色的骗术,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贪图小利,不轻信他人,牢记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要看好自己的钱袋子,凡是有人让您出钱,一定要多一个心眼,不能轻易将自己的钱拿出来。
  二、提高法治意识。老年人平时要多关注新闻媒体、社区宣传栏、标语等,了解当前多发的各类诈骗手段,提高警惕,加强对诈骗伎俩的识别能力。
  三、端正保健理念。要从正规的渠道获取科学的保健常识,到正规的医疗机构就医,不轻信所谓的特效药、神药、进口药,以防陷入“药托”的骗局。
  四、树立安全思维。注意妥善保管自己的个人信息,如本人证件号码、各种与身份信息或银行卡绑定的账号、密码等,不向他人透露,并尽量避免通过公共网络环境使用金融服务。
  五、警惕上门推销。由于老年人独自在家时间居多,日常应多与邻居打交道,遇到可疑、陌生的人观望、敲门等情况,必要时拨打110报警;对上门维修、送货、送礼物等身份不能确定的人员,尽量等子女回家后再接待。
  六、保持警戒心理。有些骗子常常主动与老年人打招呼、套近乎,同时表现得很热情,此时有的老年人就容易放松警惕。在此特别提醒老年朋友,千万不要和“陌生人”过于接近,以免上当受骗。另外,独自外出时不带贵重物品和首饰。
  七、不要轻易动钱。凡是要动钱的时候,不要相信骗子那些“不要告诉任何人”的话,自己拿不定主意时,一定找老伴、孩子或自己信得过的邻居和朋友,向他们征求意见,商量对策,必要时要及时报警。
  八、警惕“各种讲座”。不要参加所谓公司提供的讲座、免费旅游、免费茶话会、免费参观公司经营等活动,不要盲目相信高额回报的宣传和所谓“公司实力”,防止陷入骗子的套路。


附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