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北京和颐酒店女生遇袭的事件备受关注,微博名为“弯弯-2016”的博主称4月3日晚间入住如家酒店旗下和颐酒店798店,却在酒店内遭不明男子暴力劫持。
据“弯弯-2016”描述,4月3日其在位于朝阳区酒仙桥北路望京798和颐酒店入住时,被陌生男子跟踪后强行拖拽其大声呼喊后,引来了酒店保洁人员,保洁人员以为是小两口吵架,没有强烈制止。一位路过女房客发现蹊跷,出手相救。在其不断呼喊中,观者逐渐增多,陌生男子逃走。目前就此事件北京警方已经介入调查。
现在网上有很多种声音,不少人再度借此扩散“女性防狼手册”,如准备“防狼喷雾”,有些网友还说,遭劫持时要大肆破坏酒店财物、砸消防栓。
对于这类陌生人劫持事件的发生,依靠受害者的临时自救也许并不是最好的法子。防身术等自救方法可能在紧要时刻也难以施展。
那么像视频受害者弯弯这类人群中遇到劫持、伤害、强暴、甚至人口犯子的情况
该如何求救?
当你遇到暴徒时,简单的对外喊“救命”,很可能会发现周围一圈围观者没有人出手帮你,因为此时陷入了一个常见的心理学现象旁观者效应。通俗话理解就是当人们看到有人发生紧急状况陷入危险时,如果周围一群人都在围观,你也极有可能会陷入围观不出手的状态中。
所以,蜀黍建议:若你是受害者,这时必须先采取行动,就是找特定人求救。
案例分析
2013年8月13日晚7时许,下班的沈女士搭乘地铁回家。在金台路站西南口进站电梯底部,她被一名陌生男子拦住。“我可逮着你了,不要脸的,我找了你一天,你偷了我的车还跑,走,跟我走!”沈女士说,这名男子大声喊着,拽起沈女士的胳膊就往地铁外走。
“你认错人了,我不认识你。”沈女士反抗,男子就掐住沈女士脖子,大喊“昨天咱俩还在一块,我在你家坐了十分钟,车就丢了。”当时有五六名乘客经过,都没有停下脚步。“我以为是两人认识,有纠纷吵架呢。”一名目击者说。 沈女士突然意识到男子是“故意向别人制造两人认识的假象”,沈女士说,想到这她很害怕,拼命地往地铁安检处跑。
沈女士跑到安检机旁,一把抱住一名安检人员,“我死死抱着他,求他报警。”之后其他地铁人员赶来将两人分开。
“女的躲进售票窗口,说等警察来了再说。”目击者说,这名男子站在人群中间,嘴里依然重复着女孩偷了自己的自行车,他认识这个女子。几分钟后,民警到达现场,将两人带回派出所讯问。
据知情人士透露,男子承认自己认错人,说该女子与偷自己车的女子从后面看起来一模一样。 这是3年前新京报报道的真实新闻,描述中得知有许多乘客并未插手,就与今天和颐酒店中好几个路过房客并未出手相救一样,是“旁观者效应”在背后起作用。
公众场合遇劫持时必须要对准“一个人”求救。若情绪崩溃地到处喊反而可能被暴徒及人口贩子所利用。
从心理学上看,旁观者效应是城市中人类的一种习惯,在紧急状况时,一旦处于围观人群中你很难让他人从旁观者效应里跳出来。比如人口贩子在拐卖妇女时常会说这是他家媳妇有精神病,我要带她回家,一旁人贩帮凶的老妇也会自称是她的妈妈,围观者可能还在思索到底是不是家庭纠纷过程中,那个女孩说不定已经被拖上车了。
而当你盯着一个人求救时,对方就不会再陷入旁观者效应中,他的责任感与压力会倍增,比如寻找周围比较壮的男子抱住他大腿,或者紧紧抱着看上去靠谱的大妈,尤其你时刻对他喊“救救我”的时候,即便他不知怎么救你,也会拖延暴徒行凶的时间,随即报警寻求警方的求助。
但是当你把求助的能量聚焦在一个人身上时,即便他再冷漠也会被内心的愧疚与责任感冲击,出手帮你缓解直到警方到来。
蜀黍在此也呼吁:当你看到女生被劫持、侵害、强行拖拽时,请克服掉旁观者效应,伸出你的援手。不要自认为他们口中“家务事”就不去管。就算是家务事,家暴也是犯法的!如果你不能制止,请报警、请拖延时间、等到警方到来。旁观者效应中只需一个人,出手就会打破沉默!